第六屆香港社會運動電影節
The 6th Hong Kong Social Movement Film Festival
2008 10-11
第六屆香港社會運動電影節
The 6th Hong Kong Social Movement Film Festival
2008 10-11
張貼於1 | 已加上的標籤 第六屆 香港 社會運動 電影節 | Leave a Comment »
一位老師常問: 學生對什麼題目有興趣?
由學生興趣主導的學習活動可以是怎樣的?
如何令學習內容更貼近學生的生活?
在常規的課程以外,學生還有什麽值得學習?
在「自己學學會」的學習過程中,十幾位小學生和一大群菲傭姐姐,用行動解答了老師的問題。他們共同完成了有關菲傭姐姐的故事書和視覺研究活動,老師將分享這個另類的學習經驗。
日期: 18/11/2007 時間: 3pm
地點: 中環愛丁堡廣場 (同日晚上放映<天星鐘聲>)
查詢: 61897436 李小姐
放映詳細地址在頁底 Venue address below
日期及時間 Date and Time |
地點 Venue |
片名 Film |
21/10 (日 Sun) 19:30 |
自治八樓天台Social Movement Resource Centre (Autonomous8A) |
|
|
|
|
24/10(三 Wed) 19:30 |
浸會大學 (G9室) |
|
25/10(四 Thu) 19:30 |
浸會大學 (G9室) |
|
27/10(六 Sat) 19:30 |
獨立媒體 |
|
28/10(日 Sun) 19:30 |
中環愛丁堡廣場 |
八東病房+絕望收容所.希望公園 |
|
|
|
30/10(二 Tue) 19:30 |
嶺南大學 Lingnan Unversity (ARG 02) |
全人學校及自然學校短片集 |
31/10(三 Wed) 19:30 |
嶺南大學 Lingnan Unversity (ARG 03) |
|
特別場Special Present:31/10(三 Wed) 19:30 |
職工盟天台 HKCTU Rooftop |
|
1/11(四 Thu) 20:00 |
藝術中心(麥高利小劇場) |
|
2/11(五 Fri) 20:00 |
藝術中心(麥高利小劇場) |
|
3/11(六 Sat) 19:30 |
基層發展中心 |
盧少蘭與領匯– |
4/11(日 Sun) 19:30 |
學聯會所 |
|
|
|
|
7/11(三 Wed) 19:30 |
理工大學(CD 307) |
|
8/11(四 Thu) 19:30 |
理工大學 ( CD 308) |
|
9/11(五 Fri) 19:30 |
理工大學 (HJ 302) |
|
10/11(六 Sat) 14:00 |
勞資關係協進會 |
|
10/11(六 Sat) 19:30 |
香港基督徒學會 |
|
11/11(日 Sun) 19:30 |
香港基督徒學會 |
|
|
|
|
14/11(三 Wed) 20:00 |
城市大學Y5303 |
|
15/11(四 Thu) 20:00 |
城市大學B5123 |
|
17/11(六 Sat) 19:30 |
自治八樓天台 |
八東病房+絕望收容所.希望公園 |
18/11(日 Sun) 19:30 |
中環愛丁堡廣場 |
|
|
|
|
21/11(三 Wed) 19:30 |
中文大學 (文化廣場) |
盧少蘭與領匯–反對公共資產私有化 |
22/11(四 Thu) 19:30 |
中文大學 (文化廣場) |
|
24/11(六 Sat) 19:30 |
香港獨立媒體 |
|
25/11(日 Sun) 19:30 |
香港獨立媒體 |
|
|
|
|
01/12(六 Sat) 19:30 |
香港獨立媒體 |
|
02/12(日 Sun) 19:30 |
中環愛丁堡廣場 |
|
08/12(六 Sat) 14:00 |
勞資關係協進會 Industrial Relations Institute(Community Second Hand Stroe) |
全人學校及自然學校短片集 Series on Holistic Education School & Gaia School |
場地地址 Venue Address:
學聯社會運動資源中心 (自治八樓) Social Movement Resource Centre (Autonomous8A):
地址:香港九龍旺角彌敦道739號金輪大廈天台
Address: Rooftop, Kingland Appartments, 739 Nathan Road, Mong Kok, Kowloon, HK
浸會大學The Baptist University:
地點:浸會大學G9室(宿舍飯堂對出,賽馬會廣場側)
Address: Room G9, The Baptist University (outside the canteen of Hostel, next to Jockey Club Square,Baptist University Road Campus)
獨立媒體(香港)Hong Kong In-media:
地址:灣仔軒尼詩道365號富德樓9字樓
Address:9/f Foo Tak Bldg, 365 Hennessy Rd, Wan Chai, Hong Kong
中環愛丁堡廣場
Edinburgh Square, Central
嶺南大學Lingnan University:
30/10/2007 Venue: ARG 02
31/10/2007 Venue: ARG 03
藝術中心Arts Centre:
地點:藝術中心麥高利小劇場
地址:灣仔港灣道2號
Venue: MacAuley Theatre, Arts Centre
Address: 2, Harbour Road, Wan Chai
基層發展中心Grassroots Development Centre:
地址:荃灣沙咀道305號眾安大廈3字樓A1室
Address:Flat A1 3/F ,Chung On Building ,305 Sha Tsui Road ,Tuen Wan
學聯HKFS The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Students
地址:香港九龍旺角道7-9號威特商業大廈9樓
Address: 9/F, Waitex House, 7-9 Mongkok Road, Kowloon, Hong Kong
理工大學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:
7/11 CD307室; 8/11 CD308室; 9/11 HJ302室
勞資關係協進會(社區二手店)Industrial Relations Institute(Community Second Hand Store):
地址:長沙灣元州街267號昌發工業大廈1樓B座
(地鐵站長沙灣C1出口, 沿永隆街直行, 到元州街不用過馬路然後轉右,
我們的樓下有一個樓梯位的生果擋和好運車行)
撘巴士的可在元州街下車(我們的位置是東京街與永隆街之間的元州街)
our website:http://www.iri.org.hk/
Add: 1/F B ,Cheong Fat Ind Bldg,267 Un Chau Street, Cheung Sha Wan
(Cheung Sha Wan MTR Exit C1)
香港基督徒學會Hong Kong Christian Institute :
地址 : 香港九龍旺角道 11 號藝旺商業大廈 10/F (學會位置圖)
電話 : (852) 2398 1699 電郵 : hkci@netvigator.com
Add: 10/F,Nagi Mong Comm Bldg, 11 Mongkok Rd, Tai Kok Tsui, Kowloon
map
城市大學The City University:
14/11 Room Y5303;
15/11 Room B5123
中文大學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:
中文大學本部文化廣場
Venue: Cultural Square, Main Campus,
反全球一體化、私營化是社會運動電影節多年來的主題之一,但講了這麼多年,還會有幾多話未說完呢?
電影節的答案是,有﹗仲有好多。
在這裡,我們透過映片,不但要控訴它的惡行昭彰,更展現人民敢於與之對抗的力量﹗
今年我們從三個曾時亞洲四小龍的大都會的香港、台灣、南韓,都同見到一股抵抗全球化的力量,在各個小社群中,一一發力。
傳說香港在英殖時,是一個「資本主義的實驗」。那是否就代表香港的人對生活的反抵就最弱?在公共資產一步步被政府私有化時,基層的人最先進行反抗,有勇有謀。
在<<盧少蘭與領匯-反對公共資產私有化 >>中,公屋婆婆一臉慈祥,即使在獨力面斥種種抹黑時,她堅韌依舊;在<< 工人模範紮鐵佬>>中,我們見到的是香港幾十年沒再見過的,一個有堅持有承擔的罷工群體。紮鐵工不分潮人尼人,總以團結去抵抗商會與大地產商的分化與壓迫。這裡的他╱她們,或都在指示著,我們面對全球化時,個人與群體,在反抗的同時,力量如何、在付出什麼。
一個藍綠分明的台灣,似乎比香港更有選擇。然而,移民工在兩地又在反問了這兩個「文明」的「已發展城市」,移民工是否只殖民與奴隸制度的現代延伸?台灣的<< 八東病房>>與香港的<<絕望收容所.希望公園>>,並不止於著眼抗爭,反而透過移民工的故事,向我們深刻提問,我們如何才可以在逃出那個天天在向移民工下毒手的「優越」位置?
到了南韓,我們或仍記得2005的反世貿戰團。那麼請讓我們在<<和平村之戰>>,一聽公公婆婆以農民的身 份,告訴我們土地是什麼。最後的, <<十六擊–你所不知道的韓風 >>可以是我們對反全球化運動的一個大觀察、小總結。十六位韓國的行動者,同以一年為期,在各自工作中的全球化重災區,紀錄了不同界別裡,種種運動的可能。這種觀察,竟然力量澎湃。
因著全球化,我們無一避免地成為全球奴隸之時,我們是否有空間,以公公婆婆、潮人尼人、農民工人的提問作為起點,一同思考,如何看清力量的集結,如何才可扭轉全球奴隸化?
十六擊–你所不知道的韓風 16 Takes on Korean Society
盧少蘭與領匯-反對公共資產私有化 Lo Siu-lan and the Link – Anti-privatization of Pulic Asset
八東病房+絕望收容所.希望公園 8/f East wing,Jen-Ai Hospital, House of Despair, Park of Hope
張貼於系列導言 About the Series, 全球化與私營化系列 Globalization and Privatiza | Leave a Comment »
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聳立著孔子像,遙想當年學子們拖雞帶桔就能成為孔門子弟,有教無類,師生們你問我答,不亦樂乎。如今從小學到大學,想唸上去就要考試好考試好考試好,你講我聽你餵我張口,教育成了一張證書,學習也成為一場適者生存的淘汰賽。如果孔夫子看了《吶喊》與《魔鏡》裡學生的苦況,不知會作何感想?
如果他看完《吶喊》與《魔鏡》會目瞪口呆,那麼《街頭就是教室》大概會令他吐血,因為教育不但不再是不亦樂乎的師生討論,甚至明正言順地成了生意人的商品,自此學生從屬於考試制度,考試制度從屬於商人理念。當年孔子周遊列國,若他今日復生,恐怕會與片中的墨西哥教師們周遊街頭搞革命了。
家長站在老師的那一邊,1982
“The Parents Are With The Teachers." 1982
Photo: Jorge Acevedo
搞革命又何止是街頭運動,一群人為不公義的事情抗爭,將其堅信的理念實踐出黎,已經是一場革命。《當服從不再是美德》裡,神父為窮困的孩子們辦學,即使沒有經費、不被社會認同、無法聘請所謂合資格教師,但還是靠不同年齡的學生讓知識一代代傳下去,共同討論、學習和生活。這位生於二十世紀的神父又是否有孔夫子的影子?
《全人學校短片選》也許就是以上的小結論,全人學校的學生及其家長深受《吶喊》與《魔鏡》的洗禮,於是走進這間不一樣的學校,辦學者在森林搞革命,與《街頭就是教室》的街頭戰士(教師)殊途同歸,實現不必在戰亂後或生活艱苦時才出現的《當服從不再是美德》裡一起討論和生活的教學願景,在比較先進的現代社會,其實我們仍然可以選擇,即使餐牌上選擇不足,我們還可以創造,因為我們不是僱客,教育不應該是手到拿來的商品。
下次再見到孔子像,不妨想一想,它到底仍然崇立著,還是早被我們擊碎了?除了觀看外,我們有手有腳,可以做甚麼?
開幕影片Opening Film: 街頭就是教室 Grain of Sand
當服從不再是美德 Don Lorenzo Milani e la sua scuola
全人學校及自然學校短片集 Series on Holistic Education School & Gaia School
張貼於系列導言 About the Series, 教育系列 Education Series | Leave a Comment »
「自治」與「民主」
「自治」,相信是一個,比「民主」更難,要求更高的詞語; 「自治」,表示你想知道和插手,很有興趣知道和插手,這個你與其他人共同存在的社群,其整個社會生活應該如何共同去安排; 「自治」,表示你願意,有興趣去了解,你所身處的社群,到底處於一個什麼樣的歷史脈絡之中,及處於一個什麼樣的世界之中,在這個世界中,權力是如何被分配的;代表你知道權力是不能避開而是要互相制衡的,代表你知道當你正面站出來,才可以制衡那個企圖不與你商量的權力; 「自治」,是相信選個代表來代表你是不夠的; 「自治」,代表即使你選個代表來代表你,你是有權及有意欲清楚知道及掌控整個選舉的遊戲規劃; 「自治」,代表你要求自己了解和克服自己的恐懼和慾望,因為這些東西生產排斥異類的慾望,而非共融;沒有共融的態度,便只有靠規則,或者權勢,來處決問題了; ......
固,自治所代表的,是為了不成為社會建制的奴隸,而努力經營民主社會生活的態度和實踐,「自治」所承諾的,不一定是「自由自在」、「無牽無掛」的生活。
今年電影節有四齣影片,當然這些社區人民都未必可臻完美的自治境界,但畢竟都在努力中,大家可以一起參考,一起實踐。
社區就是能源 The Power of Community – How Cuba Survived Peak Oil
黃幡翻飛處 Home Where the Yellow Banners Fly
人民代表姚立法 People’s Representative Yao
張貼於系列導言 About the Series, 自治民主系列 Autonomous Democracy Series | Leave a Comment »
媒體系列導言
攝影 plato
媒體工作的自主,一直是香港言論自由的指標,然而在全球化的媒體競爭下,傳媒機構對媒體工作者的要求逐漸增加,這種急速的發展,究竟是在發展出媒體的自由,還是把媒體工作者的權力收到媒體機構手中?
今年社會運動電影節的媒體系列,都是來自台灣的紀錄片,有直接關於媒體工作者對工作權的維護,也有具體呈現媒體如何在社會事件當中投入力 量,成為一同理解反思以致參與社會問題的媒介。而這些都直接涉及媒體工者者對自身位置跟權利的認識,這或可作為我們理解媒體權力這問題的切入點。
<<那一天,我丟了飯碗>>,是媒體工作者的自白,是他們對媒體工作身份與個人的充權,也同時重新理解整個社會的狀況,讓他們對機構加諸他們身上的無上權威作出抵抗。
除了裁員以外,來自台灣公共電視台的兩條公視頻道紀錄片--《吶喊》和《魔鏡》中,媒體工作者面對社會問題的態度與取態,也值得我們思量。
公共電視在台灣的電視頻道中有一個專門播放紀錄片的頻道,他們每個星期製作不同 紀錄片,完整討論與公眾切身的議題。然而他們又會用不同於香港媒體慣用的「平衡報導」的論調,反之,他們會用更多不同的方法,直接指向問題核心,從而作出更貼近現實的批判。
張貼於系列導言 About the Series, 媒體系列 Media Series | Leave a Comment »
第五屆社會運動電影節 , 2007
The5th Hong Kong Social Movement Film Festival,2007
費用全免 極需捐獻
Free Admission
Donation Needed
電郵 e-mail:smff@riseup.net
主辦單位Presented by:
自治八樓(學聯社會運動資源中心)
Social Movement Resource Centre, hkfs (Autonomous 8A)
地址: 旺角彌敦道739號金輪大廈八樓A座
Add: 8a Kamlun Building, 739 Nathan road, Mongkok, Hong Kong
電話 Tel: 23977231
電郵 e-mail: contact@smrc8a.org
影行者 V-Artivist
電郵: v_artivist@yahoo.com.hk
網頁: http://vartivist.wordpress.com/
協辦單位 Co-presented by:
香港 Hong Kong
香港基督徒學會(Hong Kong Christian Institute)、香港藝術中心(HK Art Centre)、勞資關係協進會(Industrial Relations Institute)、香港獨立媒體網(In-media)、基層發展中心(Grassroots Development Centre)、中大學生報(CUHK Student Press)
台灣 Taiwan
鐵馬影展(Iron Horse Film Festival)
南韓 Korea
Media Culture Action
圖像設計Graphic Design:黃守仁 Wong Sau Yan